当前位置:线上买球(中国)官方网站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详情
《新华日报》聚焦南通开发区:“竞”字起笔,敢为人先争一流
线上买球(中国)官方网站:2024-03-06 【字体:

近日,《新华日报》报道了南通开发区项目建设。全文报道如下:


2月28日,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天签约27个项目,其中产业项目17个、总投资190亿元,人才科创项目10个。此外,开发区还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苏州大学、省人社厅和留学人员服务中心等8家国内高校院所和机构签署合作协议。

作为南通开发开放园区中起步最早、体量最大的“领头雁”,南通开发区走过40年的发展历程,依然保持排头兵和先行者的姿态,去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亿元、增长11.6%,其中税占比88.9%,列全市第一;实际利用外资5.84亿美元,总量居全市第一;园区在2023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排名中跃升18个位次、列第21位,实现历史性跨越。

为全市奋战“下一个万亿”勇挑大梁,南通开发区锚定方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主动服务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改革开放再出发、二次创业谱新篇,坚定朝着“两年超千亿、十年两千亿、位次再上升”目标奋勇前进,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化产业创新示范区,打造一流产业新区、一流开放名区、一流创新园区、一流中心城区,努力成为南通发展更加鲜明的旗帜、更加亮丽的窗口。

以竞促进,满弓紧弦攻项目。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今年前2个月,南通开发区签约重大产业项目19个、人才科创项目22个,实现“开门红”。去年,南通开发区招商引资综合绩效评估列全市第一,在南通“产业项目建设龙虎榜”中列县市区和国家级开发园区“双第一”。“领跑者”为何还这么拼?

2月19日,南通开发区“新春第一会”向全区党员干部发出号召:面对“七虎竞南通、十强逐江海”的激烈态势,我们要保持敢为人先、勇争一流的奋斗姿态,敢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强化“干就干最好、扛就扛红旗、争就争第一”的工作追求,创造“更多、更快、更高、更特”的喜人成果,努力在新征程中冲出加速度、展现新气象。

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催人奋进,接踵而至的重大机遇更让开发区干部群众“坐不住”。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更大力度推进,南通正处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市委、市政府对南通开发区寄予厚望,赋予其“四主一最一中心”目标定位,为开发区量身定制“通城活力新中心”发展政策,大力支持“新时代未来产业园”规划建设,全面推进创新区与开发区协同发展。肩负南通经济发展主战场、主阵地的使命重任,南通开发区登高望远,对标昆山开发区、苏州高新区等苏南先进园区检视差距不足,锁定更高目标——加快跻身省内一流、全国前20强。

站在“四十不惑”的新起点上发力快进、二次创业,南通开发区面临区域格局之变、城市布局之变、发展要求之变,但抓经济抓发展的核心任务没有变,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主要手段没有变,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的发展路径没有变。回顾40年发展历程,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经验,广大干部群众形成强烈共识——赢得项目,就赢得未来。

“单是飞机就往返了32趟。”南通开发区投资促进局招商人员陈南2023年出差飞行里程超过3万公里。“在路上”是开发区招商人员常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南通开发区创新招商机制,强化驻外招商,深入推进招商赛马、质量评估等机制,整合形成近百人的“4+6”招商新体系,去年签约并注册投资超5亿元及3000万美元以上重点项目56个、总投资超465亿元。

抓牢招商引资“永恒主题”,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部署要求,在实体化运作“4+6”招商机制基础上,南通开发区今年将组建企业化招商集团,组建科创招商中心,优化整合国企招商资源,构建行政化招商与市场化招商双轮驱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齐头并进、优质外资和高端科创项目百花齐放的招商新格局。

“在项目数量上领先、在规模体量上争先、在转化达产上率先。”南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保德林介绍,确保产业项目考核始终保持“县市区第一方阵、开发园区第一”,南通开发区力争每年招引百亿级重大项目1个、50亿元以上项目3个、5亿元及3000万美元以上重点项目80个。

稳中求进,锻造新质生产力。高速公路大家都不陌生,但在太空铺设“信息高速公路”,您听说过吗?

南通开发区有一家“星工厂”大量引入自动化装备、数字化系统,像生产电脑一样造卫星,再通过一颗颗卫星的接力,实现全球网络覆盖。“我们是长三角首个具备完整承研资质的卫星智能制造工厂。”银河航天南通卫星智慧工厂技术总监郭大宝介绍,去年,我国首款使用柔性太阳翼的卫星——银河航天灵犀03星顺利升空,制造这颗卫星的一些关键环节就是在南通开发区进行的。

一颗卫星标注南通开发区产业新高度。紧扣“在全市率先实现产业倍增”目标,南通开发区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医药健康和新能源“3+1”主导产业,去年总体产值增长12.61%。

40年风雨兼程,南通开发区如何突破空间瓶颈、产业转型等“成长的烦恼”,始终在“七虎竞南通,十强逐江海”格局中立于潮头?

南通开发区给出答案:因时顺势抢抓产业“爆点”,向科技创新要“增量”。南通开发区的产业规划新写入的“氢谷创智天地”引人注目。捕捉“氢风口”,开发区成立氢能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招商引资、空间保障、产业规划、审批服务4个专班,力争通过3至5年努力,引进30至50家氢能产业链核心关键产品生产企业,形成至少500亿元的产值。

氢能,只是南通开发区布局的“未来赛道”之一。南通开发区正推进建设的新时代未来产业园,规划产业用地近8000亩,将对接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建设中日(南通)产业合作示范园、欧美智造园、专精特新园、未来工业园四大主题产业园,统筹布局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智能制造、5G等国际高新技术企业,打造全市区域协调发展融合区、高端智能制造标杆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园区。

南通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南通创新区与南通开发区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为南通开发区更大力度激发“第一动力”带来重大机遇。以“建设成为南通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为目标,南通开发区将与南通创新区相向而行,共同研究优化两区产业协同发展方向和重点,尽快形成“科创项目到创新区、产业落地在开发区”良性互动发展格局,发挥各自优势,实现“1+1>2”。

“聚焦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布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南通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曹海锋介绍,南通开发区力争今年开票销售收入超3800亿元,增长11%以上,“3+1”主导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新培育150亿级企业1家、100亿级企业2家、50亿级企业2家。


优无止境,擦亮营商环境“金招牌”。“选择南通开发区是我们最正确的决定。”新春伊始,走进位于南通开发区的江苏林洋太阳能有限公司,生产线上一派忙碌。总经理龙国柱告诉记者,仅用6个多月,他们就在南通开发区的全力支持下,完成从建设到投产的全过程,实现签约即筹建、拿地即动工、竣工即投产。

对企业来说,时间往往意味着能否抢占市场先机。去年,南通开发区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0个,总投资566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达22个。星源材质、林洋光伏、通威光伏等百亿元级重大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去年,南通开发区获评省级以上开发区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先进地区”,在国家级经开区前30强营商环境指数测评中排名全国第17位、全省第5位。对照“营商环境最高地”目标自我加压,南通开发区以优无止境的追求,努力把“万事好通·能达无忧办”的“金字招牌”变为“发展王牌”。锚定“企业群众交口称赞、全省全市示范标杆”,今年将出台更多具有引领性、创新性、标志性的服务举措,打造流程最简、服务最优、政策最好、配套最强、环境最美、秩序最规范的营商环境,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有需必应、说到做到、柔性执法”。

好生态也是营商环境。全年PM2.5平均浓度25.8微克/立方米,在南通7个国控站点中排名第一;地表水省考以上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去年,南通开发区的环保“成绩单”肉眼可见。而南通开发区对生态保护的追求不止于此,不但要达“国标”,还要达“民标”,在全省率先创成“无异味园区”。“相比前几年,我们接到的涉工投诉下降九成。”南通开发区生态环境局局长卜小鹏告诉记者,南通开发区还新收获两张“绿色名片”——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被生态环境部确定为国家首批化工园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管控以及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产业园区。

2月27日,骑行爱好者陆玮玮和骑友们相约“打卡”老洪港湿地公园。沿着7.2公里的能达生态通廊自行车道畅行,看着浩荡东流的江水和往来不绝的船只,他忍不住感慨:“春光无限,南通开发区原来这么美!”

在南通开发区生活了8年的殷伟发现,这里越来越热闹:“我刚搬来时,周围只有星湖101街区人气比较高,我经常跑到市区购物休闲。这几年,地铁通了,世贸广场、永旺综合体等陆续建成,星湖城市街区二期也开街营业,春节我去永旺综合体,发现停车场‘爆满’,很多人从市区赶过来消费。”

让更多青年和人才近悦远来,今年南通开发区计划进一步推动能达商务区功能提升、景观提升、品质提升,加快能达商务商圈、国际社区、高端酒店集群、地铁TOD等重点功能项目建设,大力繁荣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首店”经济,促进消费潜能加速释放,构建人气集聚的“一刻钟生活圈”。

推动城市与产业互促共进、相得益彰,南通开发区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科创空间,加快构建能达商务区、滨江湾、新时代未来产业园“一体两翼”发展格局,高标准打造通城活力新中心,力争至“十四五”末,工业应税销售和服务业应税销售分别达2500亿元和2200亿元;至2030年,地区生产总值较2023年实现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达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00亿元,常住人口达45万人,成为南通经济发展的强劲活跃增长极。